九、混床
混床是將兩種樹脂按一定比例裝入同一個交換器中,并且在混合狀態(tài)下同時進行運行交換的床體。試驗表明,只有強酸、強堿型的樹脂組成的混床出水水質(zhì)相對較好。
1、混床的作用:一級除鹽水往往不能滿足高壓以上的鍋爐補給水的質(zhì)量要求,必須對一級除鹽水做進一步的處理。混床的出水電導(dǎo)率可達0.2us/cm以下,SiO2可以小于20ug/l,pH值在6.5-7.5之間�;齑部梢源_保一級除鹽在監(jiān)督不及時出現(xiàn)水質(zhì)的瞬間變壞情況下的正常供水。
2、混床的除鹽原理:
由于陰、陽樹脂是相互混合在一起,相當于眾多的陰、陽床排列在一起運行,并且陰、陽離子的交換是同時進行的,據(jù)推算,一臺混床約包含1000-2000組的一級復(fù)床。它與一級復(fù)床不同,一級復(fù)床除鹽的陽床出水都是將原水中的鹽,交換為相應(yīng)的酸,而酸電離出的H+離子會影響與水中的陽離子的交換,并且還對樹脂上殘留的RNa型離子進行交換,使出水中含有一定的Na+。泄漏的Na+經(jīng)過陰床后又會使出水含NaOH,同樣電離出的OH+離子又對陰樹脂再生殘留的HSiO3型樹脂進行再生,從而使陰床的出水總含有一定的SiO2。而混床則不一樣,陽床置換出的H+離子和陰床置換出的OH-離子迅速發(fā)生中和反應(yīng),使反應(yīng)進行的非常完全,故出水水質(zhì)很好。反應(yīng)式如下:
RH+ROH+NaCl→RNa+RCl+H2O
3、混床樹脂的選用和配比:
在選用混床樹脂時,既要考慮失效后的樹脂分層,又要考慮到再生后的樹脂混合。容易分層的樹脂,不易混合;容易混合的樹脂,往往又不好分層;因此,在樹脂選型時,要綜合考慮兩方面的因素,不能片面追求某一個方面。目前,有各種行業(yè)的混床樹脂要求標準。
對于鍋爐補給水處理混床,通常采用的陰、陽樹脂體積比均為2:1。即陽為0.5米,陰為1.0米;但是,對于直徑≥2.5米的混床,為減少死角,樹脂的比例建議陰為1.2米,陽為0.6米較為適宜。
混床一般采用的是凝膠型的樹脂,但是隨著使用年限的增加,凝膠型樹脂的色差越來越接近,分層面不易看清。建議采用大孔型的混床專用樹脂,其陰為白色,陽為灰褐色,分層面清楚,利于操作。加上大孔型樹脂的強度遠好于凝膠型樹脂,其破碎球很少,運行的壓差也較小。
4、混床的操作步驟:(自失效時開始)
4.1、反洗分層:先以約10-15m/h的流速將樹脂松動分層,控制100%的反洗膨脹率,直到反洗出水清澈、并且樹脂分層面明顯止;讓樹脂自然沉降穩(wěn)定;
4.2、預(yù)噴射:開啟堿、酸閥,以約3-4m/h的流速進行預(yù)噴射(堿流量應(yīng)稍微大于酸流量,以防亂層�。�,觀察樹脂層、流量正常后,方可進再生液。
4.3、進酸堿:開啟堿、酸閥,并控制堿濃度在3.0-4.0%之間,酸濃度在3.0-4.0%之間;
4.4、置換:通完堿、酸后,只需關(guān)閉酸、堿閥,繼續(xù)以同樣的流量對樹脂進行置換,直到中排的出水電導(dǎo)率≤20us/cm止;
4.5、排水:將水位降到距樹脂層面約20cm的地方,準備混脂;
4.6、混脂:通入約0.2-0.3Mpa的壓縮空氣,時間約2分鐘(具體看視鏡的混脂效果)。
4.7、正洗:快速關(guān)閉氣閥,迅速打開正洗閥,讓樹脂快速落床穩(wěn)定,以防再次分層!約30秒后,開啟進水閥,關(guān)閉正洗閥,將床體充滿水,進行大正洗,直到正洗出水合格后,投入運行。
說明:混床再生分同步和分步法再生兩種。上面是同步法的再生步驟。分步再生法耗時又耗水,基本用的很少,這里就不介紹了。
5、混床常見的故障見下表:
序號 |
現(xiàn)象 |
產(chǎn)生原因 |
處理方法 |
1 |
混床出水電導(dǎo)率、二氧化硅不合格 |
a,一級除鹽水不合格,影響混床出水; |
a,重新再生,并控制一級除鹽水質(zhì)量; |
b,分層不好,影響再生效果; |
b,按規(guī)程重新分層再生; | ||
c,閥門不嚴,相互串漏; |
c,檢查各閥門情況; | ||
d,樹脂被污染; |
d,復(fù)蘇樹脂或更換; | ||
e,氣壓、氣量不足,混脂不好; |
e,確保氣壓、氣量,重新混脂; | ||
2 |
出水PH值偏低 |
a,混床樹脂被有機物污染; |
a,復(fù)蘇或更換樹脂; |
3 |
陰、陽樹脂反洗分層不明顯 |
a,反洗操作不當; |
a,重新按規(guī)程操作; |
b,陰、陽樹脂粒度、比重不符合規(guī)范; |
b,更換樹脂; | ||
c,樹脂未失效,比重差��; |
c,堿泡、淋洗后重新反洗分層; | ||
d,樹脂被污染,比重發(fā)
生變化; |
d,缺點污染源,復(fù)蘇或更換; |
COD(高錳酸鉀法)(mg/l) |
0.6 |
0.34 |
0.24 |
0.12 |
0.08 |
電導(dǎo)率(25℃)(us/cm) |
0.3 |
0.27 |
0.24 |
0.17 |
0.16 |
Copyright © 51SHUZHI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.
網(wǎng)站備案號:湘ICP備20011899號